美国鲍尔州立大学2009年毕业生邹大远
邹大远,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2006年8月11日赴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在美学习平均成绩3.6470,2008年6月20日回国。2009年6月23日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第六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获得中美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度优秀毕业生奖。


在美国的生活充满了意外、挑战,当然也有勤奋耕耘后的欣喜。
初到美国时的一幕幕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对于刚刚经过了10多个小时飞行,受到时差和飞机上人工灯光干扰而日月颠倒的我们来说,那个人头攒动,繁忙异常的芝加哥国际机场简直就如同一个巨大迷宫。后来在机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总算搭上了Shuttle,来到另一个候机楼搭乘前往Indianapolis的航班。
由于飞机晚到的原因,抵达时已经将近半夜。坐在学校的大巴上本想好好欣赏美国夜景的我也抵挡不住睡意,靠在窗上睡着了。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2点,学校安排我们入住了学校的宾馆。热水和舒适的床洗去了旅程的疲倦,在美国的第一觉睡的是那么的安稳、舒适。
由于时差原因,第二天我和同学们便早早的醒了。为了体验一下美式生活,我们走进了一家Subway,但是闹了在美国的第一个笑话。我们选择Subway就是因为它是快餐店,毕竟在国内也算吃了不少快餐,点餐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可是在自选配菜的时候,面对十几种连中文名字就叫不出来的蔬菜,我们瞬间傻了眼。服务员大概也没有想到一大早的会有这么多老外拜访,再加上有美国人源源不断的排队等待,店里的气氛相当尴尬。我们只能用手指着,“This one”,“That one”地点着菜。当所有人点完后,我们几乎是逃着出来的。
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差别还是相当巨大的。Orientation便是美国大学特有的一项活动,它的目的在于让新生们可以很快的了解学校的情况并融入学校的环境,如何选课,如何使用实验室及图书馆、体育馆的设施等等。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还特别为国际学生准备了一次讲课。学校的警局局长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的警察制度,州警、市警和校警相互独立,都能在学校范围巡逻,可谓是三重保险。学校的停车场、建筑物附近都有报警电话,晚上会有醒目的灯光提示。深夜如果在实验室、图书馆需要回宿舍还可以打电话要求警车护送。国际办公室的志愿者们还利用小品的形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美国人的习俗,例如需要给他人留出私人空间以及要避免问一些敏感的问题,例如年龄、收入等等。3天的Orientation日程相当紧凑,虽然有点累,但我认为相当值得。
Orientation结束之后,我们便和Advisor见了面。Advisor负责指导学生的选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业需求提出合适的建议。由于同属1+2+1的计算机学生比较多,计算机系安排了一次统一的见面。当我们走进会议室时,几位系领导已经等候多时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受宠若惊,在国内学校只有学生主动找老师的份,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统一空出日程会见学生的阵势还是头一次看到,也可见学校方面对1+2+1项目的重视程度。听完Advisor安排的学习计划后,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在这里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的选课制度。每个专业都有必修的课程,学生必须修完所有必修课程才能毕业。每个专业又分很多方向,每个方向都有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修相应的课程,修满所需学分即可。除了专业课程外,学校还有非专业课程的要求,例如音乐、历史、生理、心理、经济、地理、天文,每种大类必须选修1到2门。除此之外,美国大学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学习英语写作课,且通过写作考试才能毕业,国际学生也不例外。相对于中国大学学生而言,美国大学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相当大,选课的数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调整。但因为美国大学对于课程(不论专业与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一个学期6门课已经是比较充实的了,这也是学校官方建议的选课数量。
因为我没有考过托福,所以开学初参加了英语系为国际学生准备的英语水平测试。由于平时底子比较好,我通过了语法和阅读的考试。和其他国际学生参加了听力、口语和写作的学习。老师们通过电影,诗歌等多种形式帮助我们融入英语的环境。每逢节日到来,还组织我们参加各种风俗活动例如Field Trip消除我们的陌生感,为学习专业课程以及日常交流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在第一个学期选修的3门专业课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美国大学的硬件设备让我刮目相看。不同于中国教育网的龟速,美国教育网拥有全国最快的接入速度,不论是打开网页还是下载课件都是瞬间完成。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可以提供任何论文足够的支持。学校的信息系统相当完善,不论是借还书记录还是出入寝室,不论是在学校餐厅吃饭还是在书店买书,都可以在磁卡上实现。
美国大学的课程相当注重将理论投入实践。教授们会阶段性的结合课程内容布置Project,每节课都有课后的阅读作业,每个月都会有小测验,而在国内最重要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小。让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MATHS 221,教授在第一节课时发了3张Schedule,分别是每节课的内容安排、课前课后阅读以及习题、Project的内容和截止日期。而且每个学生必须每周至少发一次言,否则影响平时成绩。每节课的进度之快,强度之大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在那个学期我基本每个晚上都在准备那门课,双休日时又在和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Project。2个小时的开卷考试如同高考的政治考试一般,需要马不停蹄的计算和做题才能完成。我们私底下 曾送给 教授“魔鬼”的称号,但我认为那是给予教授的最高赞誉。
美国大学相当注重学风。每门课的第一节课,学生都被要求保证不窃取他人成果,不论是程序的代码还是论文的一句话。在英语的写作课上,有一个月的时间都在练习如何使用正确的格式引用参考他人的成果以避免被怀疑抄袭。抄袭这个行为是对于学术研究的最大亵渎。如同缺乏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样,因抄袭而被开除则意味着列入了所有大学的黑名单。美国大学在这方面近乎于顽固的坚持让我肃然起敬,正因为有了严谨的学风,才铸就出美国今天种种辉煌的成就。
与国际部主任马丁•白尼特先生合影
与Kenan Lewis Metzger老师合影
在学校交流与媒体教学楼前留念
在联合国大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