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洛伊大学陈嘉雷
出走
    陈嘉雷,浙江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2012年7月28日赴美国特洛伊大学大众传媒专业学习,于2013年5月12日回到中国。
我喜欢把“出走”理解为,带着些许疑惑,些许心情,些许梦想地走出去,它不单单只是行走,而是对异文化的一种感悟,一种学习,甚至是对生命的某种顿悟。之于我,是很幸运和幸福的,能有一个让自己可以“出走”的机会,去感知那些来自异文化的魅力与遥遥万里外的生活世界。
    就这样,带着父母的嘱托,老师的期盼,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梦想,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出走”——美国。
在7月28日在经过15个小时辗转飞行之后终于到了我美方大学所在地TROY,这是一个位于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中部的小城市。在赴美之前我像很多同学一样连阿拉巴马这个州名都没听过,所以每当有国内的同学问起我在哪里读书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地说离亚特兰大三个小时车程,我想这样应该更方便定位一点。
    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都会拿它跟之前我去过的城市作比较,到了TROY我觉得这个城市和金华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在当地人看来TROY顶多是算个小镇了,但对于学生来说我觉得是再好不过的了。就像在金华一样,比较少有购物商场和娱乐场所所以就可以清心寡欲专注学习。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对于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在TROY的读书的日子,是磨难与幸福交织的过程。
    在国内肯定有许多同学会听到一些关于国外大学的信息,但其实学习不管到了哪里都是无异的,不至于说像一些人说的有多么的轻松,而且相比国内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首先就是语言,像我学的是文科专业平时就少不了动笔写东西,这在国内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到了美国之后就大大考验了我的英文水平。在国内我们常常想文章写得长一些会比较好,但到了外国写作文对于英文水平一般的我来说一动笔就错而且是写到哪里错到哪里,常常一篇文章写完要到写作中心找老师改三四遍。另外全英文的教课书有时候也会让人感到头疼,美国的教育也不全是开放式的试卷上很大一部分题目也是要靠记忆来作答的。在国内我们常常会抱怨要背很多材料,但到了美国这些材料都变成了英文难度增加可想而知。对于考试美国老师是非常公平的,每个学期一开学每位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上给学生发课程介绍并会附上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分标准,包括到勤,课堂表现,小测试,期中考,期末考等各项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接下来的一个学期老师会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评分,所以学生也不用担心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常而被评定为非常低的分数,同时老师也不会因为私交而给予学生高分。当然一些美国教授会照顾一下外籍学生,譬如有时会在卷面分之上额外给我们加一些分数以鼓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个过程就像是《西游记》取经的过程一样,不去经历磨难,就不会去珍惜自己的收获,那么也就没有幸福可言。当然,带着梦想“出走”,也是获取读书的幸福的最重要的动机。我常常跟朋友说,《西游记》孙悟空那么厉害,他一翻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那他去取经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是唐三藏取经?因为孙悟空没有动机,而唐三藏有动机,虽然没有取经的能力,但是动机是比能力重要的。就像是现在所说的“少年,中国梦”,最怕的是无所爱。
    当然,“出走”并不只是为了读书、学习。在美国学习只是一小部分,我想对于交换学生来说是感受西方的文化氛围以及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像在国内一样美方大学一般都会要求刚到美国的学生住校,宿舍是两人间的然后两个寝室之间有一个卫生间和一个食堂。虽然学校里有食堂但价格是非常贵的所以平常我们会自己做饭吃,学长学姐们常会说在美国待一年一定会变成一个非常好的厨师。没到中午晚上吃饭时间我们就会三五成群地每个寝室做出一两道菜来一起吃,这是在国内大学感受不到的。同时我们的宿舍楼也会有很多除了美国人以外的留学生像韩国、德国、法国、荷兰、哥伦比亚等等,我们中国学生也和他们保持着非常好的友谊,我们也经常会一同吃饭常常世界各地的传统美食。
    到国外的前一段时间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因为一般的城市是没有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的,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学校或者可以坐一周三趟的校车去沃尔玛买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在美国生活有一辆车是再好不过了,以至于许多留学美国较长时间的学生会在半年之后买一辆经济适用型的汽车,这在美国可以说是代步工具,因为在美国汽车是很便宜的。
    旅行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文化的途径,所以学校也常会安排一些短距离的旅行,而到了春秋假和寒暑假我们也会邀上朋友们一起去一些大城市看看。在旅途中不仅能提高英语交际水平也可以感受美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像南部外籍人会比较多,民众也会相对友善而北部就会相对严谨一些,生活节奏也比较快。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在学习之余的休假期间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然,“出走”最大的意义是在于反省,是用异文化,去检查自身文化很多应该反省的东西。比如说,美国人日常生活喜欢穿一些简单的衣服,不去太过在乎衣服的样式,潮流感和时尚性,相对而言,只要舒服自在就好,这种生活习惯主要是源自于民族性格,崇尚自由。内省于自己,简单的生活,不刻意,不奢侈,不浮夸,是自己应该做到的。所以我觉得任何一个“出走”都值得,因为只要一对比,你都会回来检讨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出去留学交换,不只是学习和看,更是找到自己内在,最美的东西。比较里面,才了解文化的不同,没有优劣。我觉得,人不可能没有主观,可是慢慢在异国他乡的文化里,修正自己的偏见跟主观,才是好的“出走”。
    与陌生的人一路同行,然后成为可以相互坦诚的朋友,这也是“出走”给我的珍贵礼物。美国人对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是非常友好和热情的。例如我们学校可以通过自己申请学校会给我们安排指定的交流学生,这些美国本地学生也非常热衷于向我们介绍美国的校园文化和生活。与我同组的是一个韩国人和一个哥伦比亚人,这样加上我们的对话伙伴四个人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通过交流你也会发现和国外留学生交流比和美国当地人交流会方便很多,因为他们用词都很简单语速相对较慢也不会用一些俚语。我们的美国交流伙伴常常会带我们去参加美国学生的聚会,在周末我们也常常回去教堂感受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万圣节期间是在美国朋友家里度过的,他们带我们去了一个比较有名的鬼屋感受了美国鬼节的气氛。
    欧洲有种青年出走的文化。很多年轻人背着包出走,到了一个地方要自己养活自己,赚下一段旅程的路费。我们宋朝诗人柳永说,“今宵酒醒何处?”中国文化里面本来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如果,你还有出走的梦想,就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去远方学习、生活,哪怕风雨兼程。我渴望走出去,去打出一片天。当我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所有困难可以一层层克服,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将来我或许会为今天的胆怯而悔恨。
    “出走”的最后是乡愁。远隔万里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父母,千丝万缕都是对家的眷恋。而在异乡的时候才那样深刻地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伤怀,最大的安慰,就是一遍遍的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失望,要好好生活,替父母照顾好自己。
一年,365天。乡愁,是那片海,我在此岸,家在彼岸。

橄榄球比赛季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学校橄榄球场外合影

冬假期间我在斯坦福大学的留影

我和我的朋友在亚特兰大CNN大楼照片墙前的合影

我美方学校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