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变革 中美院校共同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
  2025年6月10日下午,“AI赋能教育和英语语言学习的新变革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暨中美院校合作洽谈”在北京友谊宾馆顺利举办。活动作为《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2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国际化与语言学习的深远影响,吸引了中美60余所高校的100余名代表参与。
  塞勒姆州立大学副教务长Julie Whitlow主持会议。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严志军教授以“知识图谱赋能英语学习变革”为主题,分享了该校将多模态知识图谱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实际案例,包括通过VR技术构建酒店英语虚拟实训场景,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沉浸感。

  北阿拉巴马大学教务长Brien Smith强调,应对AI浪潮需建立“透明、问责、可信”三大伦理支柱,高校应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而非简单依赖技术。
  特洛伊大学资深副校长Sohail Agboatwala特别强调 AI时代,教育者需从"技术恐惧"转向"技术驾驭",他呼吁中美高校共同建立“统一的AI教育应用标准”,避免因国家差异导致技术应用碎片化,建议通过联合工作坊、证书项目等形式推动文化共识。
 
  在专题研讨环节,塞勒姆州立大学文理学院院长Brian Vanden Heuvel介绍,该校已成立AI咨询委员会,重点开发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估平衡技术应用与学术诚信。中国人民大学王建华院长则演示了AI口语测评系统如何实时反馈发音错误,使22人班级的口语训练效率提升300%。Ross Thorburn作为多邻国语言教学专家参与了讨论环节,他指出,AI是语言教育的“赋能者”而非“取代者”,需通过技术降低教育不平等(如普惠性口语测试),同时培养学生理性使用AI的能力,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工具。
  在主题发言中,多邻国英语测试中国区负责人袁月展示了AI如何实现语言测评普惠化:其自适应测试系统可动态调整题目难度,48小时内完成评分,成本仅为传统考试1/3,目前已被全球5800余所院校采纳。
  在院校洽谈环节,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等美方院校展示了“国际学生关爱中心”、“学科认证课程包”等特色项目。
  据统计,2024-2025年度121项目新增美方院校11所、中方院校24所,现场促成特洛伊大学与南阳师范学院、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和天津理工大学以及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尔和东莞城市学院等6对院校签约。此次洽谈促进中美高校建立具有韧性的长期伙伴关系,共同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两国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注入新的动力。